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广东文艺工作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体会之二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的名字之所以经常能够流芳百世,就是因为那些作品反映了文艺工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风貌,并且有着近乎永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
在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他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期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指明了方向。
文艺作品如何承载中国精神?出好作品,要先学做人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这是文艺的使命。社会主义文艺所承载的,应该是什么样的“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我们生活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就应该拥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本质,则是我们正在培育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让文艺工作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生动地融合在作品的灵魂当中?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曹利祥说,文联作为党与文艺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将这一要求和希望完整、具体地传达到每个文艺工作者当中;而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培育自身的艺术素质和社会责任,做到讲大局、讲责任、讲担当,自觉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做到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在省作协主席蒋述卓看来,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有一以贯之的民族之魂。所有优秀的文艺作品所体现的价值,其终极指向都会通往这里。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志存高远很重要,要求我们要有艺术理想、职业操守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习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对文艺工作者来说亦是如此。如果自身艺术追求和道德水平不高,作品也将很难产生广泛影响。新时期下,艺术家要有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省文联主席许钦松说,出好作品,要先学做人。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少一些应酬,多一些深入生活;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脚踏实地的用功。要坚定信念,埋头苦干。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精益求精,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放歌,才能描绘出最美的画卷报答人民。
文艺创作如何出精品?政策应有保障,艺术家们更应静心
如何创作出真正的文艺精品?文艺工作者如何才能创作出既符合自身的艺术特色,又反映出当下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艺术作品?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树说:“我们觉得,衡量文艺工作的直接标准是出人出戏,是能否创作演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比如评价一个艺术院团,最根本的还是要看推出的作品和人才,看这些作品思想上有没有深度、艺术上有没有高度、传播上有没有热度。比如我省今年的重点剧目大型舞剧《沙湾往事》,就是省直转制院团本着要出人出戏的认识,做出的积极尝试。”
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曹建平说,将艺术创作与经济指标挂钩,并不是产生文艺精品的必然条件。艺术创作是有很多规律的,要有很多积累。精品的产生是需要很多条件支持的。在她看来,文艺精品的产出,要有近期的、中期的、长远的文艺建设规划。“比如说2年的、3年的、5年的,这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有精品出现的保障。包括在财力、人力和物力方面,要保障文艺队伍的人才培养,激励文艺精品创作。此外,艺术家自身必须要潜下心来,才有可能创作出文艺精品。像我们杂技,以前要是去搞一个精品创作,关起门来几个月不出门的,就是练啊、排啊,反复修改,精雕细刻,这样才能出精品的。所以艺术家是要静下心来,专心地做艺术家的事情。”
文艺创作如何引领时代风气?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时代在变,艺术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在当下这个时代,如何将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与传统艺术本身相结合,进而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反映中国人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
在省书法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纪光明看来,一些传统艺术门类要想创作出反映这个时代的文艺精品,必须从传统与现实两个角度入手:“很多艺术门类都是有传统的,艺术家只有认真学习传统,才能领会这些艺术的文化精髓。而这些艺术的表现内容,则需要走进当下,才能反映时代。比如书法,只有书写内容和表现力形成高度统一的时候,才能成为好的艺术品。”
而在省文联主席许钦松的认识中,传统技巧与现实内容相融合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种创新要与艺术家的艺术个性结合在一起。“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优秀人物,这些都是我们创作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高扬起岭南画派革新的旗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这样广东的艺术创新才能走在全国的前列,方能与改革开放先行地的身份相匹配。”
除了“古为今用”,还有“洋为中用”。在这方面,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吴正丹有着自己的“现身说法”:“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很多。我们艺术家如果能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文艺就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比如我们杂技团创作的融东方传统杂技与西方古典芭蕾于一体的杂技剧《天鹅湖》,我有幸亲历了剧目创作演出的全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先后参加了40多次出访演出,累计演出三千余场,观众达三百多万人次,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认可。这部杂技剧被誉为‘最惊险的芭蕾、最优雅的杂技’。每当演出结束全场观众起立鼓掌的时候,我感觉所有的辛苦和伤痛都是值得的,我知道,他们不只是被我的表演所感动,更是被当今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所震撼。”
南方日报记者 郑照魁
见习记者 陈龙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